爱美剧,爱生活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南朝宋是如何建立的?刘裕及其后代是如何发展刘宋政权的?



  南朝宋,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一个朝代,是南朝中存在时间最久、疆域最大的朝代。共传四世,历经十帝,享国59年。因国君姓刘,为与赵匡胤建立的赵宋相区别,又称为刘宋;按五德终始之说,其为水德,又称水宋。下面木兰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南北朝初期,北方逐渐结束了少数民族政权林立的局面,为北魏所统一。同时,避居江南的东晋政权也开始衰落,朝廷权力逐步为出身寒门的北府军将领刘裕所掌握,最终代晋建宋,拉开了南北朝对峙的序幕。

image.png

  一、刘裕掌权

  刘裕,初为北府将领、冠军将军孙无终司马。晋隆安三年,孙恩领导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在会稽爆发,朝廷大为震动。刘裕即于此时被招至北府军将领刘牢之麾下参府军事,随军东讨。

  在隆安三年至隆安五年镇压孙恩起义的几年中,刘裕多次披坚执锐、身先士卒。刘裕追击孙恩到海盐时,筑城布防,由于兵力缺乏,加之起义军连日攻城,刘裕就挑选了敢死队数百人,亲自率领他们上阵。

  刘裕在作战中不仅勇猛善战,且富有谋略,极具军事指挥才能,在他的谋划和追击下,孙恩最终投海而死,刘裕也初露头角。晋廷派兵镇压孙恩起义,导致京城布防空虚,元兴元年盘踞在长江中上游的桓玄乘机举兵东下。晋廷派刘牢之率部抵御,刘裕作为参军同往。

  刘牢之不顾刘裕主动出击的建议,执意与桓玄讲和,致其占领建康,刘牢之也因罪责自缢而亡。刘裕审时度势,决定暂投桓玄,被任命为中兵参军。

  元兴二年初,孙恩起义军余众在新首领卢循的带领下再次起事,桓玄派刘裕东征,刘裕从临海追击起义军经东阳、永嘉,直至晋安,卢循渡海而逃,因战功卓著,刘裕被拜为彭城内史。

  十二月,桓玄篡位称帝,由于桓玄对刘裕与北府兵的忌惮与打压,元兴三年二月,刘裕等人在京口起事,先后打败了桓楚、桓修等部,后又打败了桓玄大将吴甫之与皇甫敷,成为起义军的盟主,桓玄弃城而逃。

image.png

  击败桓玄后,在司徒王谧等人的推举下,刘裕担任镇军将军、徐州刺史等职,同时都督徐、兖等八州军事。义熙元年,起义军攻破桓氏各路余众,夺回江陵,迎晋安帝返回建康,并遣使后秦,索回了为后秦所占据的淮北十二郡。

  次年,刘裕因战功卓著被晋安帝进为豫章郡公,获得食邑、绢匹等诸多赏赐。义熙三年十二月,司徒王谧去世。次年正月,晋安帝召刘裕入朝辅佐,“授侍中、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录尚书、徐兖二州刺史如故”,实际掌握朝政大权。

  二、代晋建宋

  南燕国主慕容超,曾多次借机入侵东晋边境,边民不堪其扰。义熙五年二月,南燕再一次大规模侵略淮北,大肆劫掠,并掳走晋阳平、济南两郡太守,边境告急,刘裕由此主张北伐。

  纵观刘宋政权的发展过程,刘裕北伐一方面是出于东晋实际的抗敌需要;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东晋的名流士族大多在朝廷中占据高位,平民出身的刘裕若想获得他们的支持,必须“外积武功,以收天下人望”,即通过赫赫战功来增强实力,积累威望。

  义熙五年三月,刘裕率兵由淮入泗北伐南燕,南燕将领公孙五楼主张坚壁清野,扼守大岘山,但慕容超刚愎自用,概不听从,使得刘裕乘机越过大岘山山隘,一举攻克临胊,燕军一败涂地,慕容超败逃广固。

  刘裕乘胜追击,攻克广固外城,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刘裕一边围困广固城,以燕人之粮养战;一边招降抚纳,分化瓦解燕军,时有燕将率部来降。

image.png

  南燕尚书郎张纲擅长制造攻城器械,他向后秦求援未果被俘后,帮助刘裕修筑攻城器具。义熙六年刘裕率军攻下燕都广固,活捉其国主慕容超。义熙六年,刘裕攻克南燕时,蛰伏在岭南的卢循、徐道覆等人再次起兵进攻江州,镇南将军何无忌战死,朝廷内外震动。

  刘裕加速回防建康,并拒绝了诸葛长民等人奉帝过江避敌的建议,决意死战。刘裕率兵聚集石头城,分兵抵御卢循,屡战屡胜。卢循久攻不进,撤退时遭到刘裕万钧神弩、火烧舰船等疯狂追击。次年二月,卢循败逃至番禺,为孙处攻破,其率领余众继续南遁,最终为交州刺史杜惠度所斩。

  刘裕班师回建康后,被加封为太尉、中书监,并假黄钺。义熙八年,晋廷拜刘毅为荆州刺史,如此一来,刘毅便占据包括豫、江等重要州镇在内的大部分长江中上游地区。作为兴复晋室的一员大将,刘毅素有雄才大略,对刘裕的政令亦阳奉阴违,妄图取而代之,且多与朝中名流结交,割据之势更盛。

  为除刘毅,刘裕先借机杀死其从弟刘藩及心腹谢混,又于九月亲讨并攻克江陵,消灭其余部,收复了豫州和江州,刘裕也因功被擢为太傅,获羽葆、乐队等殊荣。义熙九年,益州刺史朱龄石在刘裕的指挥下攻克谯蜀,巴蜀地区重新进入东晋的控制范围。

  义熙十一年正月,刘裕亲讨司马休之,四月攻克襄阳,司马休之奔逃后秦。至此,东晋的各大割据势力在刘裕的努力下归为统一,刘裕也获得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等特权。

  刘裕攻克南燕后,本想乘胜追击后秦,但因镇压卢循、徐道覆叛乱,这一计划便被搁置了。此次北伐后秦之战始于义熙十二年八月东晋出兵,终于义熙十三年八月攻占长安,历时一年整。

image.png

  整个战争过程以北伐占据洛阳为分界点,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义熙十二年八月,刘裕率军从建康出发;檀道济、王镇恶从陆路向许昌、洛阳进发;王仲德率水军沿黄河而行,攻克滑台。

  十月,诸军在洛阳汇合,第一阶段的战争结束。第二阶段的战争始于次年二月,晋军在洛阳分兵西进关中。王镇恶自洛阳出发,经宜阳、渑池到达潼关;檀道济由陕城渡过黄河攻打沿线城池,后南下潼关与王镇恶汇合;沈田子攻破上洛、由兰田入长安。

  除了先前分批进发的晋军外,刘裕本人率领大军于义熙十二年九月到达彭城,次年正月率水军由彭城出发,由淮入泗,溯黄河西行,期间频繁受到北魏的侵扰,刘裕以“却月阵”等奇计多次退敌,于八月抵达潼关与诸部汇合。

  刘裕派遣王镇恶率部由黄河入渭水,直抵长安。至此,第二阶段的战争以东晋的大获全胜告终。虽然不久长安便为赫连夏所占据,但黄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和潼关以东的关中之地仍然在东晋的控制范围内,且两次北伐的胜利为刘裕建宋称帝奠定了军事实力和名声威望的双重基础。

  义熙十四年六月,刘裕被加封为宋公,加九锡,并以十郡食邑建宋国。次年正月,晋恭帝进刘裕为宋王,增十郡给宋国,十二月,获得十二旒冕、天子旌旗等殊礼。元熙二年六月,晋恭帝禅位,刘裕代晋称帝,改国号为“宋”,改元永初。

  三、刘宋的发展

  状况刘裕自掌握东晋朝廷的实际权力以来,对外征战退敌,对内改革政治体制和经济文化,推动了国家各方面的有效发展。文帝继位后,坚持执行刘裕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励精图治,最终造就了南朝最辉煌的“元嘉之治”。

image.png

  在政治上,刘裕一改东晋以来“山湖川泽,皆为豪强所专,小民薪采渔钓,皆责税直”的现状,实行土断,抑制门阀豪强进行土地兼并。此外,坚持整顿吏治,规范人才选拔制度,重用寒门。

  为了防止权臣和宗室越权作乱,刘裕还规定只能由皇子镇守荆州、扬州等重要城市,并对州府人数进行了严格限制,若需要稍大规模用兵,则统一调遣朝廷军队,事后归权。文帝继位后,延续了刘裕整饬吏治,抑制豪强的政策,同时加大了对荆州、扬州等重要州镇的管理力度,并设置州府僚佐一职监察出镇的宗室成员,不断削弱宗室的实际权力。

  到了孝武帝时期,更加重用戴法兴、沈庆之等寒门人士,出现了“寒人掌机要”的局面。此外,孝武帝还将荆、扬两州地区重新划分为荆、雍、郢、扬、东扬五州,委任寒人为州镇典签,负责处理文书和监督当地州镇长官,大大削弱了地方实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在经济上,宋武帝、文帝和孝武帝都曾多次下令减免税役,改革赋税制度,刘宋的农业也由此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刘宋时期大力劝课农桑,将征收绢布作为户调,极大地促进了纺织业与手工业的发展。

  此外,由于南方水上交通便利,运输条件较好,刘宋的商品经济日渐发达,货币的流通和使用也更加广泛,还出现了建康、广州等商业重镇,国内外经济贸易非常发达。在文化上,自宋武帝时起就大量选备儒官,发展儒学教育。

  到了宋文帝时期,设立了“儒学馆”,并将儒学与史学、文学、玄学合称为“四学”。此外,谢灵运、鲍照、裴松之、范晔等人对文学和史学做出了突出贡献。

image.png

  “元嘉三大家”在诗歌的内容、风格等方面做出了改进,范晔所著的《后汉书》成为“二十四史”之一,裴松之的《三国志注》不仅使后人对三国时期的历史了解得更加深刻,也推动了注释史学的发展。除上所述,刘宋在宗教、科技、历法等方面也有很大突破,推动了我国历史的发展和繁荣。

  结语

  刘宋和北魏作为南北朝开端的两个政权,均有其特殊之处,刘宋在南方承袭了传统意义上中原王朝的正统政权,开创了南朝最为繁盛的“元嘉之治”的局面。

  北方的北魏自建立政权开始,就不断学习汉族的政治体制、礼仪文化,极大地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两个政权长期对峙,其交流包括政治上的遣使往来、军事斗争,经济上的商贸互市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传播,民族融合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爱美剧tv最新精彩美剧